“互联网+”校园生活
——大学生健康绿色生态圈解决方案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一个最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因为这个群体处于少年向成人的过渡期,也是人生的转折期,因此,这个群体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大学生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并呈现出如下特点,可以用“13335”来概括:
一个中心——即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都有自我成才的迫切需要,希望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和发展自己,产生普遍的程度不一的“自我角色认同”心理。因此,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考虑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使自己成才,将来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块立足之地。他们已能够进行较稳定的独立思考,对自己未来的社会角色进行设想。他们往往会向自己提出这类的问题:我究竟是什么人,过去是怎么样的,将来要成为怎么样的人,产生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
三大需求——即求学的需求,求职的需求,求偶的需求。
三大压力——即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
三大苦恼——处理人际关系的苦恼,前途命运的苦恼,两情情感的苦恼。
五个“更多”行为——更多采用生产力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态标准去看待问题;更多采用市场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去评价人;更多采用批评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去对待人;更多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的标准去审视周围的事情;更多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去衡量周围的人和事。
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需要一个抒发自我情感、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强烈的求学、求职、求偶欲望,和较大的学习、经济、就业压力,使大学生需要一个能满足他们需求、舒缓他们压力的工具;面对人际关系的苦恼、前途命运的苦恼、两情情感的苦恼,大学生需要一个解决他们难题的肋手;大学生现实主义色彩深厚的行为特征,需要一个行动指南。这为我们探索打造大学生健康绿色生态圈提供了良好机遇。
坚持贴近大学生个性的人性化思路,真正从大学生需求角度出发,通过“互联网+”校园生活的O2O模式,引入当前硬件定位及软件服务各类先进技术,解决大学生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生活需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解决人际、社交、恋爱等情感需求,塑造健康人格心理;解决教育、培训、兼职、实习等发展需求,实现积极向上的愿景追求,着眼生活、情感、发展三大需求的解决方案,真正建立起健康绿色、阳光向上的校园生态圈,让每一位大学生在这里都能找寻到自己人生成长的路基,也让项目在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市场,为互联网+创客们提供一个很好的互助空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产品市场容量分析
国内外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服务平台很多,集中体现在互联网应用方面,而且很多成功的应用,像FACEBOOK等都是源起于大学校园,大学生有先天的对新生事物的兴奋点。同时,分享、交流,提供对多元化需求的解决方案,是网络科技的题中应有之义,微信、QQ等各类网络社交平台和社交工具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但当前,服务商往往专注于通过线上提供各类解决方案,例如社交、招聘等等,与各类人、与各种事的联络通过线上实现,线上服务的高效便捷同时也自然带来了“线上依赖”的负面影响,手机、电脑这类本应只是为我们所用的信息工具俨然变成了我们身体不可获取的部分。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在一起,你在玩手机”,道出了我们的悲哀。信息终端成为用户与外界交流的唯一媒介,如果没有它,很多人可能已不会生活,线下的交流、沟通等变成了“奢侈品”。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更是如此。
曾经的纯真质朴、青春激情的大学校园生态,已远离如今的在校大学生,冷漠、孤僻、不善交流、社交恐惧等种种心理问题已伴随着信息技术对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不期而遇。如何破解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积极、正面、健康的引导和服务,从紧盯“线上”,到立足“线下”,信息技术要回归它的本来面目。“互联网+”就是一种将信息技术(线上)服务并革新传统业态(线下)的1+1>2的模式,从线下到线上,最终再回归线下,满足市场需求和实现商业价值。本项目着眼于将大学生定位为向经济独立、生活自立、情感成熟、学业有成、事业起步状态过渡的个体,通过利用“互联网+”模式渗透校园生活,贯通“线上”与“线下”,倡导沟通、协作、共享的校园文化,构建起积极互动、青春健康的大学生态圈,帮助大学生具备独立经济能力、丰富生活实践经历、营造良性人际情感、打磨未来人生规划,填补当前针对国内大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实用性、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空白。
根据2014年统计数据,中国在校大学生2468.1万人,仅青岛在校大学生便有47万人。本项目通过“互联网+”校园生活,有效提供大学生健康绿色生态圈解决方案,将惠及广大在校大学生。
三、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
项目通过搭建有效的线下服务渠道(生活服务圈、兼职实习培训体系、交友联谊活动等),同时研发网站平台、手机应用等线上产品及物联网硬件产品,例如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围绕大学生实际需求将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与传统服务平台相比,项目优势之一是线下服务渠道的构建,可以有效确保需求落地。除此之外,网站平台和手机应用的开发整合了地图定位、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在线支付等信息技术手段,项目包含的大学生虚拟货币的产品模式、诚信评价体系的构建、学生相互担保机制、创客平台等版块也是本项目的重要创新点。同时,打通与微信平台的连接端口,实现与微信的互联互通,数据及时同步。
网站和手机应用线上平台的开发整合了地图定位、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在线支付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社会效益方面,规范与大学生有关的各类商业业态,树立诚信环境;构建起健康绿色、阳光向上的校园生态圈,有效解决大学生各类需求。项目立足青岛,模式成功后向全国推广。项目技术研发人员开发的技术应用获得腾讯方面认可,为实现与微信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技术保障;项目团队针对大学生开发的智能手表已取得技术突破。
四、项目实施路线
(一)线下渠道搭建
一是围绕大学生吃、穿、住、用、行方面生活需求所涉及的商业业态,整合资源,构建便捷、高效的线下服务渠道;二是围绕大学生人际、社交、恋爱等情感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围绕教育、培训、兼职、实习等大学生面临的发展需求,与相关企业、机构建立线下合作模式,构建诚信环境,为大学生提出发展解决方案。
(二)线上平台开发
开发网站及手机应用,面向学校推广,通过线上方式聚集人气,增加黏性注册用户,并最终通过线下资源实现服务。除电脑、手机终端外,研发专门针对于大学生的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并实现与平台的贯通,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产品,享受个性化体验。
五、竞争环境分析及目标
目前围绕大学生的服务平台有很多,一些已经做到了全国水平,行业内的竞争性很强。但另一方面,这些平台往往集中于一点,而针对校园生活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平台很少。项目团队成员学习及工作背景让大家对大学生群体的需求有很深入的认识。同时,项目注重本地化,从线下入手,整合资源,进而实现线上运作,最终再通过线下解决市场需求和实现商业价值。本地化的路径具有其他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和相关平台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本项目致力于破解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积极、正面、健康的引导和服务,构建积极互动、青春健康的大学生态圈,帮助大学生具备独立经济能力、丰富生活实践经历、营造良性人际情感、打磨未来人生规划。同时,在有效解决大学生各类需求的同时,规范与大学生有关的各类商业业态,树立诚信环境,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项目计划立足青岛,形成模式后以青岛为中心迅速向全国辐射,立志打造可以在全国叫响的青岛本土互联网品牌。